〖知网学位论文自助检测〗 〖万方论文自测, 适合前期修改〗 〖论文中期gocheck自助检测〗 〖期刊投稿论文--自助检测〗
〖VIP享500G数据分析视频〗
〖spss21软件赠4大超值视频〗
〖超星视频批量下载〗
〖知网数据校外下载〗
高考状元笔记
【海量spss视频淘宝店铺】
〖视频:一步一步学会AMOS〗
〖视频:一步一步学会lisrel〗
〖AMOS视频观看〗
〖lisrel视频观看〗
〖社会网络视频〗
〖 PLS-Graph视频〗》
〖Amos 21.0 永久授权号〗
〖手把手用AMOS写论文〗
〖获取金币方法〗
【论坛在线充值】
返回列表 发帖

潜变量调节效应如何在LISREL87中实现检验:心得分享

潜变量调节效应如何在LISREL87中实现检验:心得分享

####使用SEM分析调节变量比较复杂。主要问题是,主变量X与调节变量Z均有测量指标,但调节变量项X*Z却没有测量指标。在SEM分析中是不可以有些变量有指标而有些变量却没有指标的。所以用SEM来检验调节变量的关键是模拟调节变量测量指标(罗胜强, 姜嬿. 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. 见: 陈晓萍, 徐淑英, 樊景立, 2008, 324.)

####Schumacker & Marcoulides (1998) 主编的专集《Interaction and nonlinear effect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》上介绍了多种用结构方程分析潜变量交互效应的方法,其中大多数都源Kenny & Judd (1984)的开创性工作,即使用带乘积项的结构方程。

####Marsh, Wen, & Hau (2004)系统比较了产生乘积指标的三种策略:所有可能的乘积指标 、配对乘积指标和单一乘积指标。在综合考虑了模型简洁性、模型拟合指数、估计偏差和精确度之后,发现配对乘积指标较好。根据这一结果,他们对乘积指标的产生给出如下建议:( 1 ) 使用所有指标( 即每个指标都在乘积指标中出现) ,以充分利用信息;( 2 ) 不要重复使用指标( 即一个指标不要在乘积指标中出现多于一次), 以免两个乘积指标因含有相同的一个指标而高相关,产生多重共线性现象。Batista-Foguet, Coenders, & Saris (2004)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,即建议使用配对乘积指标(转引自:转引自:温忠麟, 吴艳, 2010.)。

####Marsh, Wen, & Hau (2004)的研究结果表明,有高负荷的指标应当配对相乘,即“大配大,小配小”。。以X和Z各有4个指标为例,首先,分别以X和Z为因子,以各自的4个指标(如x1, x2, x3, x4, z1, z2, z3, z4)做单因子的验证性因子分析,然后将完全标准化解的负荷由高到低排序,并按“大配大,小配小”将指标配对相乘。Saris, Batista-Foguet & Coenders (2007)肯定了Marsh, Wen, & Hau (2004)的研究结果,建议有最高信度的指标应当配对相乘。在完全标准化解中,负荷最大的指标其信度也最高。Coenders, Batista-Foguet & Saris (2008)的工作使用 的就是配对策略,并且将信度最高的指标相乘(转引自:转引自:温忠麟, 吴艳, 2010.)。

####如果X(如有4个测量指标)与Z(如有5个测量指标)的测量指标数量不一致,可采用以下方法处理:从Z的5个指标中剔除负荷最低的一个指标,将剩下的4个指标与X的4个指标进行配对相乘(Marsh, Wen, & Hau, 2006. ) e.转引自:温忠麟, 吴艳, 2010)。(不过,温忠麟和吴艳(2010)认为,这方面的研究策略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)。

####另一方面,潜变量交互效应建模中需要有均值结构加大了建模难度。(只要结构方程模型中包含了 1个或多个与均值有关的参数( 简称为均值参数) ,则称模型有均值结构( 参见Bollen, 1989; 侯杰泰, 温忠麟, 成子娟, 2004。)对此,吴艳, 温忠麟, 林冠群(2009)论证了使用零均值潜变量的方法,使交互效应的LISREL分析大大简化。吴艳, 温忠麟, 林冠群(2009)还证明了,在用 LISREL建模时,并不需要对乘积指标加以中心化,即不需要求出如x1z4-E(x1z4)之类的数值。(我的数据处理结果也表明,对乘积指标是否中心化,其结果完全一样。)因为当模型没有均值结构时,模型估计时将不会利用指标的均值信息,而只利用指标之间的协方差矩阵信息。也就是说,当模型没有均值结构时,模型会自动将所有的指标和潜变量都当作中心化变量处理。所以,无论是否将乘积指标如x1z4加以中心化,整个潜变量交互效应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都是相同的。

####因此,我的研究中决定采用了吴艳, 温忠麟, 林冠群(2009)所建议的方法。

####我在研究中,假设Z(共有5个测量指标Z51, Z52, Z53, Z54, Z55)对X(共有4个测量指标,X41, X42, X43, X44)与Y(共有4个测量指标,Y41, Y42, Y43, Y44)之间的相关关系存在调节作用。

载入中...... 淘宝网购物自动返论坛币

经过几个小时的实践,现把心得分享一个,希望得到高手的指点: ####其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: ####1、将所有测量指标中心化(包括纳入SEM中的所有测量指标,如应变量,控制变量等),即每一个题项,如Z51,通过减去其均值形成的新的测量指标变量,如Z51-E(Z51)。这一步,我在SPSS中实现。 ####2、对中心化后的数据,分别以Z与X为因子,进行各自的单因子的验证性因子分析,然后按因子负荷值由大到小对各测量指标进行排序。我的做法是,将Z与X的因子同时进入LISREL中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。因为我发现,先单独对Z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,再单独对X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,与同时对Z、X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,因子的载荷值并无变化。 ####3、按“大配大,小配小”将测量指标相乘,形成新的4个测量指标,作为交互变量乘积项(X*Z)的测量指标。 ####4、构建乘积项的中心化数据,即X*Z-E(X*Z)。正如吴艳, 温忠麟, 林冠群(2009)所说,这一步可以省略。即对Z*X的测量指标进行中心与不进行中心化,结果完全一样。我的实际运行结果验证了这一点。 ####5、将X,Z,和X*Z-E(X*Z)共同作为潜变量纳入LISREL中进行SEM分析。由于对Z*X的测量指标的中心化处理事实上可以省略,实际上就是对X、Z、以及X*Z进行SEM分析(当然,这里的前提是对X、Z已经中心化了)。 如果乘积项潜变量与其某1个乘积项指标之间的因子载荷值过低,如我的研究中,有一个因子载荷值为0.32,需要删除吗?(我自己的理解是,乘积项指标值是模拟出来的数据,而非调查出来的数据,应该予以保留) 参考文献: 陈晓萍, 徐淑英, 樊景立.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[M]. 北京: 北京大学出版社, 2008. 侯杰泰, 温忠麟, 成子娟. (2004).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. 北京: 教育科学出版社。 温忠麟, 吴艳. 潜变量交互效应建模方法演变与简化[J]. 心理科学进展, 2010, Vol. 18, No. 8, 1306-1313. 吴艳, 温忠麟, 林冠群. 潜变量交互效应建模: 告别均值结构[J]. 心理学报, 2009, Vol. 41, No. 12, 1252-1259. Batista-Foguet, J. M., Coenders, G., & Saris, W. E. (2004). A parsimonious approach to interaction effect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: an application to consumer behavior. Working Papers d’ESADE, 183, 1-28. Bollen, K. A. (1989). Structural equations with laten variables. New York: Wiley. Coenders, G., Batista-Foguet, J. M., & Saris, W. E., (2008). Simple, efficient and distrituion-free approach to interaction effects in complex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. Quality and Quantity, 42(3), 369-396. Kenny, D., & Judd, C. M. (1984). Estimation the nonlinear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f laten variables. Psychological Bulletin, 96, 201-210. Marsh, H. Wen, Z. & Hau, K. (2004).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of latent interaction: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estimation strategyies and indicator construction. Psychological Methods, 9(3), 275-300. Marsh, H. Wen, Z. & Hau, K. (2006).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of latent interaction and quadratic effects. In G. Hancock & R. Mueller (Eds.), A second course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(pp. 225-265). Greenwich, CT: Information Age. Saris, W. E., Batista-Foguet, J. M., & Coenders, G. (2007). Selection of indicators for the interaction term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interaction. Quality and Quantity, 41(1), 55-72.

TOP

返回列表

站长推荐 关闭


万方官方论文检测

万方官方论文检测


查看